婚礼习俗
Wedding customs
端午pm体育你都知道哪些习俗?
pm体育端午节,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在这一天,人们会赛龙舟,吃粽子,挂艾草等。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,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,2009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。
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有许许多多不同的说法,有说是为了纪念屈原,有说是为了迎接伍子胥,还有人说“五月五日”为“恶日”,所以人们才会喝雄黄酒挂艾草,以求避疫。那么,关于端午的起源到底有多少个说法呢,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总结一下。
一说认为端午节是“龙的节日”。闻一多先生《端午考》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,他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“龙的节日”。
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。屈原投江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啃食屈子的尸身,他们便乘船沿江漂流,将饭团投入水中,后来演化成了吃粽子,赛龙舟的习俗。
六说认为梁宗懔《荆州岁时记》转述端午是为迎“涛神”伍子胥。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,便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。
七说是据《会稽典录》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孝女曹娥,相传曹娥是东汉上虞人,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,当时,曹娥年仅十四岁,她昼夜沿江号哭。过了十七天,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。
九说是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、恶日,在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,都不能抚养成人。一旦抚养则男害父、女害母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插艾叶,喝雄黄酒,是为了“辟邪”。
十说是民间有一传说,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,曾有四位英雄豪杰专门劫富济贫,后遭当地官兵围剿,走投无路,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亡。当地穷苦民众为了纪念他们,便把五月五日定为了“端午节”。
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,各式各样,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,而又存在着细节上的一些小小差异。
赛龙舟是最常见的一个端午习俗,气氛热烈,声势浩大,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大型活动。
马球,是骑在马上,持棍打球,古称击鞠。是北方端午节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,唐玄宗等人都非常喜欢此项活动。
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,被称为“武斗”。斗草除有“武斗”外,还有“文斗”。“文斗”就是对花草名,《红楼梦》中也曾出现过这一情节。
五色线主要是用“青、红、白pm体育、黑、黄”五种颜色的线组成的,这五种颜色被称为吉祥色,在端午节这一天戴上,可以保平安。后来,系五彩绳这一习俗,也逐渐演变成挂香囊,香囊里放有五彩绳,再后来香囊里放五彩绳逐渐演变成驱邪的符纸和驱蚊的香料,逐渐有了祝福、祈福的意义。
端午节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庭院的清洁和整理。人们会在门眉、堂中等显眼的位置插上艾条和菖蒲,北方地区以艾草为主,南方地区则以菖蒲为主。艾草,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,可驱蚊蝇虫。菖蒲,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pm体育,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是提神通窍、健骨消滞、杀虫灭菌的药物。它们被认为有驱邪辟恶的功效,可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平安。
画额,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。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,一借雄黄以驱毒,二借猛虎以镇邪。大人们将它看作驱除邪祟的吉祥物,孩子们把它看做游戏。有古诗称“唯有儿时不可忘,持艾簪蒲额头”,对孩子而言pm体育,画额也是一份珍贵的回忆。
放纸鸢即是放风筝,有“放晦气”祈福消灾求吉呈祥的寓意,一般纸鸢上会画有吉祥图案或吉祥文字,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,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,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,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。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,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。端午时节,儿童放风筝称之为“放殃”。
即粽籺,俗称粽子,主要材料是糯米、馅料,用箬叶(或柊叶、簕古子叶等)包裹而成。粽子由来久远,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,后来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,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;从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
雄黄又被称为“鸡冠石”,从化学角度看,雄黄是一种毒物。但雄黄酒并不是雄黄制成的酒,而是在酒中加入微量雄黄。饮雄黄酒,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,用以驱虫解五毒,小儿涂于头额、耳鼻、手足心, 并洒墙壁间, 以法诸毒。
端午节吃咸鸭蛋是一大习俗,俗话有云:“要吃咸蛋粽,才把寒意送。”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炎夏日来临,动植物活动进入旺盛阶段,加上气候潮湿,病虫细菌活跃,容易引发众多疾病。端午节吃咸鸭蛋,可以祛毒,有利保持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