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所在位置: 6686体育 > 婚礼习俗

婚礼习俗

Wedding customs

杏彩体育民俗文化的道德意蕴

2023-03-19 11:04:3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杏彩体育民俗文化来自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合,具有生活与集体两大特征,其内含大量德育资源,有独特的教育价值。民俗文化的德育基因溶于民俗生活中,以民俗模式不断贯通生活,在潜移默化间为个体生命提供德育思想教育,促进人的成长。

  【摘要】民俗文化来自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合,具有生活与集体两大特征,其内含大量德育资源,有独特的教育价值。民俗文化的德育基因溶于民俗生活中,以民俗模式不断贯通生活,杏彩体育在潜移默化间为个体生命提供德育思想教育,促进人的成长。

  民俗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固定活动行为模式,经过不断演化传承后融入生活,成为大众认可的生活习惯。民俗文化涉及领域众多繁杂,从形式上大致可分为:物质民俗、社会民俗、精神民俗等。物质民俗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,是人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形成的民俗;社会民俗包含人生礼仪、节日习俗等,有着明显的地缘特色;精神民俗是人们在对自然和社会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想寄托,有着神秘神话色彩,这些民俗文化在形式上无不体现出传承特点。

  民俗是生活的一种行为状态,体现了人们对生活最原始的认知。民俗涵盖生活各个领域,无论个人、群体、精神、物质领域都闪现着民俗文化烙印。经过岁月历炼已经被人们约定俗成,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题。民俗文化具有多重属性特征,大多数民俗文化原始之源都存有传说和故事,这些传说故事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思维调节,形成默契后被一代代传承推广,这些民俗与民间百姓生活紧密融合,成为具有地域特征的生活传统。

  民俗另一大特征是集体性,民俗文化是人类祖先身心不断发展、技能经验不断完善的一种表现,没有大众的跟随也形不成民俗文化。经过优化组合,适合生活发展的方式被不断仿效,不适合的被逐渐摒弃,最终适合的方式被大家认可,成为同一群体共同使用的方式。当群体生活逐渐稳定,不断完善发展后,各类民俗文化也相继孕育而生,这体现了民俗文化并非人类有目的创造,而是人们在生存、生活中逐渐产生并形成的共识。如果对民俗文化追根溯源,根本无法找到起点和原创者。从民俗诞生的角度来看,有可能是某个人最先采用,但要以民俗文化形式传承下来,还需群体在行动上的响应与配合,这些都体现了民俗文化的集体特征。当民俗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模式被广泛传播时,不同群体或个人在传承过程中,不可避免的融入对民俗的不同理解。经过不断加工、完善,杏彩体育不断加入新的表现元素,民俗文化从结构到内容都得到了丰富和完善,使得民俗从最初的简单情节被逐渐细化、美化、艺术化,杏彩体育表现形式更丰富,流传更广泛。

  民俗文化之所以能从远古走来,其内部都含有精神所赋予的文化基因,无论是个体表现出的生活需求,还是群体意识,都体现了民俗在人们心中的精神价值。正是有这样一条贯穿民俗发展的传承之线,民俗文化得以延续发展。从内在结构上看,民俗文化体现的是一种有着广泛地域民众认同的生活策略。生活是由众多琐碎复杂的活动碎片组成,任何一个活动都是由多种动作衔接构成的,如果每个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认真考虑和精心设计,那日常生活就没有快乐可言,只有沉重的身心负担。民俗的存在就是对生活塑造的一种优化模式,它经过岁月的实践检验,与人的生活、情感最贴近,行为方式最适宜。这些生活模式已经固定,能够让我们不用再去费心费力探索答案,诸如待人接物、婚丧嫁娶、祭祀耕种等都有一整套与生活相关的流程模式存在。当用到时人们直接拿来套用,延续发展已经形成的模式,使生活方式更加便利有序,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惯例。

  每个民俗文化都蕴含与之对应的道德情感,这种情感体现在民俗带给民众生活中的变化。人们通过民俗获得思想上的认可、行为上的统一。在传承过程中自觉维护民俗,成为人们生活中必要的觉悟,民俗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同时,也固化了人们对民俗思想的定位。几乎所有遵循民俗的群体都认同自己的民俗,都以自己的民俗为标准或中心来衡量其它民俗,这也造成民俗自身带有不可否定的独特性。民俗的这种属性是追随者造成的,在民俗面前人们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规范都受到一定制约,成为有着突出优越感的存在。也正因如此,通过民俗能让我们感受到民俗文化中蕴含的民族艺术、家国理念、道德情怀。

  民俗文化之所以称为民俗,就是因为它来源于普通乡民,来自淳朴的自然。最初的乡民对自然世界认知有限,对一切外在力量产生敬畏和崇拜,并将这种崇拜心理演化成具有神秘力量的巫术,形成不同民俗文化。我们每个人自出生之日起,就接触到各种民俗,不同传统节日、婚丧嫁娶、祭祖、礼仪中,都能找出具有巫术色彩的风俗民情,其经过岁月洗礼已经形成固有的民俗符号。用现代人思想眼界观察这些民俗文化,有些民俗早已远离现实,虽然如此,人们仍然对其信奉不疑,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寄托神灵保佑,获得自我精神安慰。在民俗文化世界里,所有的民俗都包含哲理和原则,每一个民俗所提供的世俗现象体现了大众认知中的常识,能够被大众理解接受,这种理解接受不受其它因素束缚影响,人们能够利用这些民俗进行交流互动,实现互相理解。比如每年春节,海内外华人无论身在何地都会在同一时间共同庆祝,这种精神感召力量体现了对民俗的认同,更展现出民俗具有的精神凝聚力。

  民俗文化是以生活为平台展现出的带有某种仪式的行为,它除了给人灌输行为模式,还蕴含爱国、爱家、爱生活的道德情怀,以丰富的哲理性让生活更加多彩。民俗文化内含的德育资源能对民众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。民俗的传承也让一代代国人的思想受到德育洗礼,实现了自身对社会认知、接受并最终内化的过程。民俗文化这种教育形式融入民众生活后,个体民众按照民俗固有模式参与其中,当周围所有人都对某种民俗以固定模式参与后,这种民俗必定以稳定的结构融入当地人生活中。民俗文化体现出的事象将纷繁事物捋顺并形成有稳定结构的东西,成为大众熟知的模式,为其生活提供便利同时,也感化、影响着广大民众。

  从德育价值方面来说,民俗主要体现两个教化:一是成长中的认知。由于人是群体中的组成,民俗模式又是诞生于群体,这样就使个体在民俗环境中不断获得认知,最终成长融入社会。在民俗中长大的人会完全遵照民俗模式支配行动,人在这个过程中将意志和本能结合,成为完成相关活动的主体。民俗生活可看成作为主体的人对文化生活认知的起点,在认知中完成认知结构的组建,同时也对认知有了评判标准。当个体通过民俗逐渐获得知识积累,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能够准确地模仿,人的个体能够实现这个过程,也就完成了对认知结构的自我构建。在这个自我构建的认知世界中,民俗展现出生活哲理、社会道德情感,同时也包括个体在生活经验中通过民俗体验到的自我认知和态度。

  二是在民俗中体验风俗、伦理和德育价值。我国众多传统文化中无处不闪耀民俗身影,当我们将这些民俗植入自己的生活中,民俗就会散发生机,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。现代社会中的民俗活动仍在不断丰富发展,有些民俗经过历史延续,如各种传统节日都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,随着社会变化还会有新的民俗产生。这些不同历史时期诞生的民俗文化共处于当代,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转化成大众共同的活动。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风俗习惯、德育规范、价值理念。在这种构建自身个体的民俗生活中,大量民俗模式被承袭,相关德育价值理念被吸收,促进了个体思想行为的发展。但不同个体在吸收传统民俗文化再演绎后,都会各有不同。随着环境变化,一些固有的民俗旧元素由于不合时宜被新的表现形式所代替,体现了在民俗转化过程中,个体发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都影响着道德的价值形成。

  ①杨娜、张新艳、刘安:《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和群众文化的发展》,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(中旬刊)》,2017年第8期。

  ②连君萍:《试析民俗文化教学的可行性》,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》,2017年第6期。

搜索